Share
圈評論

森林路邊的一根木──以集合為實踐的社會烏托邦叢林(下)

事實上,當代各地跨域與多元的參與,已然出現了二種結構性。一是五指伸張的外延狀態,二是五指內握的共拳狀態。前者是A+B+C等於ABC的多元概念;後者是A+B+C等於D的再生概念。在這些合作、協作、共學等組織、工作坊與計劃方案實踐中,藝術和道德生活的真實寓喻,出現了不少弔詭的可議空間。

  • 2022-10-11 12:00:00

文|高千惠

5. 跨域連盟的一體結構
2002年文件大展手冊以吉米.達勒姆「森林路邊的一根木」為起手勢,重點在於其作品所涉的公共性,以及與同類型創作者的連結。藝術家的終身藝行,從森林路邊的一根木,或漂流中的一座孤島,在「編木成舟」與「島鏈概念」下,被導進入藝術介入社會的集合行動中。

近二十年來,各種合作式、跨域式、工作坊、論壇的共創模式出現,不僅使當代藝術生產空間成為人類社會學的實驗場域,也提供了個人與群體、民間與官方、知識與行動的認知選擇方向。在訊息快速的當代,屬於非實用性質的藝術生產工作,正以如此的共生方式,凝聚出龐大的集合力量。共識、溝通、互惠等具政治性與福利性的參與,以及集體分工與層科行動的工作系統,亦使當代藝壇的前衛態度,指向了社會主義式的共產烏托邦實踐。

Artistic Team and ruangrupa members at ruruHaus, f.l.t.r. Lara Khaldi, Iswanto Hartono, Gertrude Flentge, Mirwan Andan, Frederikke Hansen, Julia Sarisetiati, Reza Afisina, Ajeng Nurul Aini, Ade Darmawan, Indra Ameng, Kassel, 2021, Photo: Nicolas Wefers|圖片提供:Documenta 15

2022年文件展,印尼策展單位「Ruangrupa」以集合性的合作為理念,其呈現的「藝術家工作室」,正是以「聚落空間」取代「圖象再現」,整合了當代已發生的藝術生產模式和現象。以「穀倉」(lumbung)之名,14個「穀倉團體」與53位「穀倉藝術家」為本,再由團體與藝術家擴延出「托拉斯」(Trust)般大量包容的小集合單位,此活動非常有默契地出現了一體化的結構與共識下的目的。

這些不同的串連與聯盟,除了奠基在人際與網際的投資,也出現了民間之於公部門,以及具有相對立場的延攬。例如,巴勒斯坦的介入,被以色列視為是一種政治立場的支援;而公部門的介入,可能被視為文化政策的推廣。這意味著,跨域合作的各種行動,一方面以方案計劃與集合式團體的結構,作為增生式的藝術活動力量;另一方面,某些邊陲連盟,本身也進入另類的文化資本力之角力中。而在所有地方贊助團體的比例上,官網與專輯上顯示,台灣至少有三個官方單位參與,成為最給力的地區。

6. 共學作為實踐方法
針對人類社會的不同生存實境,歷屆文件展均關注了認知、記憶、離散的邊界狀態。而透過合作、協作等跨域參與模式,以藝術介入社會的方案,仍多以「詩性」與「知識」交錯的陳述語法,作為「藝術性」與「社會性」的平衡態度與方法。以下,藉幾個不同集合團體的性質與生成方式,提出共社概念的集合可能性。

以自決、自給、自足為團體精神,連結跨域藝術工作者的「愛麗絲庭院」(Alice Yard)為例。此集合團體於2006年,由建築師、藝術家、作家兼編輯、設計師等職業共同組成(1)。在此屆文件展,他們推出九位藝術家。除了以WH22為基地,展示他們生活和工作空間,也在城市周圍的戶外場所進行各種媒體創作。在WH22展區,他們展示了加勒比和移民藝術家的短片和視頻。在格林兄弟博物館館區(Grimmwelt Kassel)的展區中,他們則以2022年新作Telling After All為名,由五位加勒比藝術家創作一個視頻,提出處於國家建設、監管的媒體時代,有關民間傳說和民族認同的新神話。

其二,以官學合作的「羅賈瓦電影公社」(Komîna Fîlm a Rojava)為例。敘利亞內戰前,羅賈瓦地區已經飽受藝術、文化、教育投資不足的困擾。在強制同化政策下,土著社區的歷史和文物亦被消弭。2011年,該地電影院紛紛關閉。此來自敘利亞北部同名自治區的「羅賈瓦電影公社」,遂成立於2015年。以電影學院作為替代教育模式,該地市政廳打造了電影製作和放映基礎設施,希望在地人能意識到電影可以是一種賦權和解放的媒介。在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Fridericianum)中,此「電影公社」提供了靠牆站立或坐下觀看的地方氛圍。其邊界影像,以記錄片、實驗片、自傳體式的主客觀交錯,透過第一人稱的吟唱、第二人稱的詰問、與第三人稱的旁觀,提出這個正消失也以難現代化的地方生活與其文化處境。

Christopher Cozier, Sean Leonard, Nicholas Laughlin, and Kriston Chen of Alice Yard, Belmont, Port of Spain, July 2021, photo: Mark Lyndersay|圖片提供:Documenta 15

藝術教育作為一種參與實踐,可以文化教育機制連盟的非洲路徑學校(ARAC,Another Roadmap Africa Cluster)為例。ARAC於2015年在烏干達成立,旨在促進以非洲為基地的藝術和教育對話,特別是殖民主義的認識論與被遺漏的文化資產。通過三個出版物ProvocationsExerciseGlossary,進而有了在地學術面貌。其國際網絡,目前已包括四大洲22個城市博物館、文化機構、教育中心和不同基層組織。作為文件展「穀倉計劃」的一部分,它在卡塞爾舉辦為期一周的編輯研討會,以其選擇、組織和共同反思的各種材料,為觀眾提供知識上的具體應用——包括描述藝術、美學和設計概念的非洲詞彙(2)。

再以不受官方資助與影響的「OFF-雙年展布達佩斯」(OFF-Biennale Budapest)為例。2015年,它由匈牙利當地藝術專業人士,包括藝術家、策展人、研究人員、學生和民間團體發起,避開了公共資金與國營藝術機構介入,期能保持獨立與自由的特質(3)。在卡塞爾的「OFF-雙年展」展示了兩個計劃和一個出版。計劃一是以「RomaMoMA」(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為問題意識,既建構又解構地提出藝術家不為人知的過去,和不同世代的藝術衝突立場。二是在卡塞爾富爾達河畔-船屋「AHOI」周圍,以創意、違法、垃圾和再生為理念,由藝術家、建築師和兒童共創出一個介於遊樂場、垃圾場和建築工地概念的空間。至於參與的實驗性出版物,則由2021年的雙年展參與者,探討了「獨立」的概念,以及相關的集體力量。(4)

「藝術合作」(Arts Collaboratory)成立於2007年,是「Hivos」和「DOEN」基金會推動的計劃,其主旨在於為資源有限地區之當代藝術提供資金協助。(5)它有一個凝聚核心,稱之為「Bangas」。這個字於烏干達的盧干達語系中,是「時間和空間」之意。在超越地理、政治和語言鴻溝的激進想像下,他們試圖打破資本和生產力所驅動的工作方法,將具有不同語言、興趣和文化背景者串連起來。其實踐的項目包括「此時此地」、「探索烏托邦」、「散落的種子」、「AC學校」和「墜落到外圍」等活動。在卡塞爾,他們以「藝術合作學校」(AC School)為平台,開設了廣播電台、新聞編輯室、客廳圖書館、印刷品展示會等,也包括烹飪課程。

上述這些團體,提供了不同的經營理念訴求,在獨立民營、官學合作、基金會介入等模式中,形成它們要的串連目的與共學力量。

7. 集合概念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除了經營模式的選擇,以特定理念為主旨的集合團體,多具有社會主義烏托邦的理想實踐。

以「神經多樣性的藝術家和運動者」(neurodiverse artists and activists)為對象,曾入圍2021年特納獎的英國「方案藝術作品」(Project Art Works),則是通過實踐研究、製作和合作關係,將感知過程、行為模式和表徵形式,作為藝術創生的行動(6)。在神經多樣性的認知下,他們視語言、手勢、聲音、手語和同理心的交流,都是溝通的途徑。此外,他們也將工作室視作一個具有層次結構的地方,既是藝術發生場域,也是所有相關人員生活經驗和創造潛力之地。在卡塞爾文件的主展場弗利德利希安農博物館和市立博物館(Stadtmuseum)中,他們分別重建了工作室環境,不斷發展與增生的繪畫、素描、裝置,並衍生出一件大型繪畫「護理宇宙學」(cosmologies of care)。

Atis Rezistans | Ghetto Biennale, The Big Chair by Joe Winter at 3rd Ghetto Bienale 2013, Port-au-Prince, photo: Multiversal Services / Lazaros|圖片提供:Documenta 15

卡塞爾聖庫尼甘迪斯教堂裡也展出了一系列巫毒雕塑的團體-即來自海地的「抵抗藝術家」(Atis Rezistans)。以不斷變化中的海地太子港市中心的「Grand Rue 社區」為聚落,這些來自英國、在地的藝術家、雕塑家和新興藝術家,多從事雕塑、繪畫、攝影、視頻、音樂、詩歌、寫作等創作。於2009年12月,他們先主辦了第一屆「貧民窟雙年展」。之後,他們更通過全球公開徵集,邀請海地和國際優秀藝術家、電影製作人、學者、攝影師、音樂家、建築師和作家駐地創作。在聖庫尼甘迪斯教堂,他們由英國建築師、前貧民區雙年展參與者,合作設計出一個天花板浮動結構,呈現太子港街道的幾何形狀和嘈雜聲。部份海地藝術家在卡塞爾駐留期間,製作藝術包括了2012年海地地震中喪生的藝術家之紀念帳篷。

哈瓦那的漢娜·鄂蘭藝術學院(INSTAR,Instituto de Artivismo Hannah Arendt),選擇以阿倫特1951年《極權主義統治的要素和起源》為導讀,在100小時內,參與者以閱讀討論了鄂蘭對極權主義制度的研究。(7)借鑒俄羅斯詩人、記者、劇作家謝爾蓋(Sergei Tretyakov)的生活和工作之實踐,他們在文件展期,於哈瓦那和卡塞爾兩地,進行了對古巴文化歷史的反敘述。謝爾蓋曾主張藝術家不僅應該描繪現實,也應該塑造現實。他在北高加索的一個蘇聯集體農場住了二年。在那裡,他出版一份報紙,也幫助社區製作海報,協調和眾多活動。「INSTAR」的2022年新方案Operational Factography則重新利用歷史記憶及當下活力,結合藝術、商業、教育和政治,在兩地作了十個展覽,每十天更換一次。這些項目也試圖為受到古巴政府審查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發聲。

Instituto de Artivismo Hannah Arendt (INSTAR), Art to the limit, Workshop with the theoretician Brian Holmes and the artist Claire Pentecost, Havana, 2017, Photo: INSTAR|圖片提供:Documenta 15

2012年啓動,以柏林為中心的「ZK/U——藝術與城市化中心」則結合了藝術創作、城市行動主義、加密經濟設計和養蜂行動,提出改善蜜蜂生活的《養蜂人——蜂幣》計劃,同時邀請了卡塞爾的15位養蜂人和觀眾参與。另外,「NSC」是2013年,由一群朋友在越南河内成立的藝術團體,其2022計劃《Tuần Mami:越南移民花園》乃基於德國越南移民社區的研究,以養殖的生態環境—移民花園的概念,呈現遷移的生活文化。

除了上述大型的跨國與跨洲之共社理念,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剛果的數位文獻庫「Waza藝術中心」、阿爾及利亞婦女鬥争文獻庫、非裔文獻庫與突尼斯、伊拉克巴格達及法國巴黎的藝術交流計劃「西瓦平台」等單位,均以歷史檔案館型態,呈現他們的搜集工作。顯然,透過個人、集體的擴延與連結,以及有關惡地、淨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想像,「穀倉」作為集體的積累系统之概念,在2022年的卡塞爾,以大型拼布地圖的方式,綴織出許多邊緣文化的集合力量。

8. 集體的積累系统之後
事實上,當代各地跨域與多元的參與,已然出現了二種結構性。一是五指伸張的外延狀態,二是五指內握的共拳狀態。前者是A+B+C等於ABC的多元概念;後者是A+B+C等於D的再生概念。在這些合作、協作、共學等組織、工作坊與計劃方案實踐中,藝術和道德生活的真實寓喻,出現了以下一些弔詭的可議空間。

其一,在此集體的積累系统之後,獨立作業的藝術家,是否正成為新的弱勢階層?其二,這種集體的、跨域的藝術實踐,是否改變了馬克思的異化詮釋?其三,當代藝界是否也邁向流水線生產的方案實踐,並以法律取代道德、以群體取代個體,有其新的藝壇互動結構?其四,在展場中,以工作坊、事務所為命名的藝術工作團體,或以大量藍圖、工作材料、擬態模型、多人會議與訪談等影錄檔案為再現元素,其寓指的作品精神概念,是否已轉由過程中所積累的人力與物源能量所決定?最後,此仿若去英雄化的藝術生產行動,一方面以社會主義之集體性為訴求,另一方面,其能見度卻又要透過不同的資本力連結,以造成一種聚小成大的感動。如是,一個計劃方案的成功與否,是否逐漸由系統結構所取代?

如果,2022年的文件大展對當代藝術的發展概念具有年代上的意義,那即是它從「森林路邊的一根木」為起手式,但卻揭示出集體性的林相打造,決定了林林相似的生存空間。所有個人的生態,均指向了群體的問題。自發的計劃與方案之實踐,也取代了委託式的創作。藝術工作室的經營與串連,則改變了藝術生存的經濟模式。在此集合概念的社會主義烏托邦下,藝術與社會之間的距離,似乎更加接近,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秩序化了。

___________

註解:

(1)「愛麗絲庭院」(Alice Yard)原有工作室概念,來自在地公共庭院空間和一個嘉年華樂隊製作服裝的工作室。總部位於西班牙貝爾蒙特港附近(Granderson)一個實驗空間。舉辦過許多藝術展覽、表演、對話等活動,也有駐村計劃,試將各地藝術家、策展人帶至西班牙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地。
(2)受邀參會的非洲城市工作組成,有開羅工作組、約翰內斯堡工作組、坎帕拉工作組、金沙薩工作組、拉各斯工作組、盧本巴希工作組、馬塞盧工作組等,每組推出2-6位參與者。
(3)「OFF-雙年展布達佩斯」始於2014 年,原由一小群藝術專業人士設立的「車庫雙年展」為開始,旨在加強當地的獨立藝術界對被忽視的社會、政治和環境之討論,以便以持續實驗方式,介入公民領域和改造民主機構的願景。相關資料參見文件展專輯。
(4)第三屆布達佩斯雙年展於 2021年4月23日至5月30日舉行。相關資料參照於https://documenta-fifteen.de/en/lumbung-members-artists/off-biennale-budapest/(瀏覽日期:2022/10/05)
(5)這些組織多專注於集體治理網絡,以參與、擴大藝術實踐作為社會變革的促進途經。2015年起,即以目前的形式存在。目前由25個志同道合的組織所組成的生態系統,主要分佈在亞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相關資料參見文件展專輯。
(6)「方案藝術作品」的福利藝術社會行動,包括免費培訓規劃,協助家庭和護理人員利用知識和技能打造健康的社會護理系統。他們的計劃,也多透過合作、展覽、共同委託、影片、出版物和數位輸出等生產,創建出具個性化和整體性的工作成果。相關資料參見文件展專輯。相關資料參見文件展專輯。
(7)「INSTAR」一字,也是一個動詞,意思為鼓勵、煽動。這一行動是2014年至2015年,由一群古巴公民發起。他們要求古巴政權提供有關恢復古巴和美國雙邊關係的會談內容。相關資料參見文件展專輯。

  • /
  • <%:prop.title%>
    <%:prop.title%> <%:~formatDate(prop.online_date, 'YYYY-MM-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