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6 21:18:00
文|高千惠
1. 虛實的「詞」與「物」再現
新媒體藝術家張君懿在法國習藝期間,其創作思考已轉於「遊戲」與「事件」之間,有關那些可能失去的物體,或是無限與短暫之間的始終迴旋情境。2022年的「伊日馬場」創作形態發展,可溯及藝術家自2019年至2022年間,有關藝術作品如何以平行時空方式展現之思考。
2019年張君懿在參與《少年當代-未終結的過去進行式》中,提出《這很簡單我也會》的方案,邀請了七位臺灣當代藝術家參與拍攝,由他們相互陳述著彼此作品製作的工序。之後,她以不同角度與發展階段,試圖揭示藝術家、藝術作品與觀者之間的流動關係。2020年,張君懿又在新北文化中心策劃了《給火星人類學家》一展。她援引藝評家蒂埃里·德·迪弗(Thierry De Duve)1989年出版的《以藝術之名-為了一種現代性的考古學》書中之假想(註1),邀請觀者以火星人的視角觀看藝術。在疫年時期,她開啓以「網頁」作為展場,提出「線上為主、實體為輔」的展示模式,邀請國內外15位藝術家展出。此計劃出現兩個存置作品的虛實空間,並以文本、想像、觀念、行動、虛實應合間的生成關係為叩問,且出現「詞」與「物」的形態探討,例如其合作式的《低調的作品——向布勒哲爾致意》一作。(註2)
繼《給火星人類學家》一展的虛實展域概念,藝術家回首面對了錄像藝術的美學本質與保存問題,並透過「線上」與「線下」的不同存有空間,與交詰的形象與概念之對話,提出幾個屬於當代的科技與人文課題。這些課題在2021年的「伊日馬場」個展中,以「概念展」的方式,透過視覺與觀念的交叉對話而呈現。首先,「伊日馬場」取材於旋轉木馬音樂盒、英國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連續攝影中的奔馬、以及臺灣玩具博物館館藏木馬及網路圖像。其次,藝術家藉這些形象生成和語意轉譯等元素,形構出一個由影像、繪畫、雕塑所部署的藝術馬場,並分別置放於線上與線下兩個虛實場域。進而,藝術家提供觀者一些多元的觀看與思考。例如,線上展是否會取代實體展?NFT是否會成為藝術交易的新主流?NFT的生成之物,是否也可以取出、放大,成為一種形影牆畫?詞與物、形與影,是否在藝術觀照的「感」與「知」上,有不同的認知與體驗等問題。
2. 理型論與時間觀的探究
如何再現或描述具有「當代性」的某生命物象——「馬」之形象概念,是「伊日馬場」提供的第一個美學思考。線上之馬,從當代生活進程出發。藝術家藉此陳述了當代網絡族群的一個寄存狀態。我們似乎成為一匹匹被馴化、被代碼化、被指令生成的馬匹。以現今網路常見的圖形「SVG」格式(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由數字、代號、影像所形塑所豢養。在網頁四方框景裡,我們保有特定數位身份的同時,也可能還保有自身內在的運動規律,想像在「馴化的馬廄」中蓄勢待發。我們也可能是一匹不斷循環之馬,在自我競跑中獨孤求勝。這些可縮放向量圖形,形成了一種恆常性與被動性的存在狀況。而線下的現場,則回歸到藝術的課題,意即透過影像、繪畫、雕塑所再現與描述,這些「馬」是否依舊涉及了「白馬非馬」的辯証?
如何以「當代語彙」再度面對「物」的概念,是「伊日馬場」提供的第二個美學思考方向。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涉及對物的「形象」與「色相」之規定。不同概念加以不同規定的結果,以致「白馬」與「馬」成為不可並提之物。以哲學視角言之,「白馬非馬」的哲學使常識和理性判斷產生邏輯矛盾。張君懿的《卡羅索爾》錄像裝置系列,從2014年的彩色旋轉馬到2021年來自「邁布里奇之馬」的剪影動畫,於個人觀之,並非僅於「當代性」的課題,而是藝術家以「當代語彙」重詰了一個有關形象與語意的經典課題。此理念關乎希臘術語「伊多斯」(Eidos),意指了與形式、本質、類型有關的「理型論」。
從柏拉圖的形式理論和亞里士多德的共相理論獲得靈感,「伊多斯」(Eidos)在當代已成為軟件公司與視頻遊戲開發工作室常援用的代詞。它指出理型論(Theory of Forms)是一種兩層世界的假想世界。人所處的實體世界並非唯一的世界,也不是真理所處的世界。在此世界之上,還有一個不能被一般感官所覺察的理型世界。在理念上,張君懿的線上展區,亦提出如此理型世界的事物本相所在。這些馬是理型世界中的馬的理型,由基本符碼和形象概念所組構。而其線下展區,則提出具模仿、再現、顯影般的藝術之馬。透過繪畫與雕塑的模擬,與藝術本質的思考,它們涉及了馬的概念、馬的理型、馬的理型模仿。以此角度閱讀,張君懿的創作並非旨在敘事,即便是錄像作品,也多涉及影錄媒體的本質與場域存在的探討。如果說繪畫性的問題意識是建立在色彩、線條與平面空間的研究上,影錄媒體的問題意識,則多發生在時間的連續性與速度的感知層面上。以「馬」作為理型概念的形象引例,由「馬」所引發的速度概念與時間生命問題,遂可視為藝術家提供的第三個美學思考方向。「時間觀」的探討本身,即具有世界起源和信仰態度的設想。啓自猶太的基督世界觀為一種持續時間中的短暫靜止世界。亞里士多德的世界觀則是持續時間中的無限靜止世界。宿命史觀的世界是循環變化,有鼎盛與衰敗交相更替的季節感。至於達爾文的進化觀世界,則是由逐漸進化的直線時間軸串成。一般而言,以新媒體與科技藝術作為前衛概念者,多具未來主義的信仰色彩,在工具論下,相信藝術發展必然是隨科技生活模式而前進。然而,屢次在錄像作品中提出始終循環論的張君懿,其「模組化」與「時間觀」卻傾於一種無始無終的迴返形式。因此,也留下藝術家面對生命時間的某種懸念之跡。
3.異維度空間的並置想像
延續對於遊戲與事件間,有關迴圈關係之興趣,藝術家除了持續地探討了藝術語言和形象的關係、錄像美學的時間性與空間性,也以新科技生態回應了當代藝術的展場呈現問題。2021年「伊日馬場」現場中,《卡羅索爾,±1》錄像裝置,是將液態電視機作垂直並置,使其由媒介功能變成作品的一部份,並賦予了一種畫框概念。在現場,此《卡羅索爾》的現場錄像裝置,本身成為一個扁平的、音樂盒般的三維物件。它既是影錄,也是物件;是時間輪迴,也是框限的躍動空間。
旋轉木馬音樂盒與邁布里奇的剪影奔馬,均涉及了迴返狀態的時間性。其提供的第四個美學思考方向,亦關乎藝術創作上的靜態和動態時間之處理問題。由《卡羅索爾》形式轉為《邁布里奇之馬》之馬,乃來自線上《旋轉》之馬的剪影形態,自然有向「邁布里奇」致敬之意。(註3)邁布里奇因使用多個相機拍攝運動物體而著名,其「邁布里奇之馬」成為將靜態畫面空間導向動態畫面空間的一個重要視覺實驗。此革命技術曾影響了幾代藝術家,包括培根(Francis Bacon)的《佛洛伊德肖像三習作》、杜象(Marcel Duchamp)的《下樓梯女人》、瓊斯(Jasper Johns)挑戰典型二維繪畫概念的《四面標的》,乃至當代畫家湯波利(Cy Twombly)與錄像藝術家戈登(Douglas Gordon)的創作理念。針對形象與運動的關係,湯波利從純粹的圖形標記開始,發展出一種元文字,以縮寫符號、數字、影線、循環和最簡單的象形字,經不斷運動過程,如塗抹擦拭,而完成畫面。針對時間與速度的關係,戈登的影音裝置則可以凍結,或以加快或減慢的電影攝影圖像強度,強調記憶和時間的關係。
那麼,張君懿「伊日馬場」的《卡羅索爾,±1》、《跑馬燈》、《代碼馬》,在使用錄像、繪畫、雕塑、LED燈、網路等媒介之餘,這些有關速度、光影、時間感的展場佈署,其真正關注與想叩問的又是什麼?
4.向量世界的形塑與擴延
在「如何展現與保存事物之真實」的線上與線下之並置展場裡,藝術家以「有一天,我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向量人」作為展覽說明的破題。此想像,使一切又回到模仿論之外的另一個藝術功能——藝術作為自我投射的簡影與剪影。在此,藝術家也提供了有關政治與美學的第五個幕後思考方向——有關「向量人」與「單向度的人」之時空距離。(註4)
1960年代,針對民眾行為和思考模式逐漸「單向化」,馬爾庫塞提出「大拒絕」(Great Refusal)理念,作為抵抗全面性社會控制的方法。在今日的圖像化世界,「向量人」沒有背景,只有簡影與剪影。「向量人」的存在,意謂著個人複雜性格的消失,也預示著圖像化又具多維度的「AI人社會」降臨。(註5)然而,藝術家非旨在批判這個新世界現象,她以一種藝術創作企畫的方式,以及經典與前衛對話的姿態,用「向量馬養殖場」的生產與展示,模擬了一個形象世界的當代轉渡景觀。
「伊日馬場」,成為「某年某月某一日的馬場」。而當我們知道「伊日」這個展場據點的前身為速霸陸(Subaru)汽車倉庫。此展成為藝術家「遊戲語言」下,某起「藝術據點發生的莞爾事件」。藝術源於遊戲,包括戲仿與程式系統建立的聯想遊戲,遂可視為張君懿的重要藝術表現向度之一。而上述的觀看與思考,也可以說是藝術家對於現當代藝術美學問題,一種煞有其事的剪影式戲說與戲演。從向量馬到向量世界,一萬五千年前的法國拉斯科洞窟(Grotte de Lascaux)之動物形象壁畫,與影像美學常用的「洞穴人」之光影認知,再度在2022年被召喚起。柏拉圖的古老洞穴與擺脫實體限制——作為一種數位資產的NFT藝術世界,其距離竟也是一種迴旋的關係。
______
註1. 策展人張君懿提出:「如果沒有電,仰賴電源的錄像藝術家,可以如何『繼續做』作品?」之情境。參見新北市藝文中心官網〈成為火星人類學家——「給火星人類學家」的突破與啟示〉。
註2. 《低調的作品——向布勒哲爾致意》為艾瑞克.瓦提耶(Eric Watier)與張君懿合作的線上互動響應式網頁作品。其「低調」是為「數位」的另一種說法。該作品由布勒哲爾畫作《尼德蘭諺語》的動作與物件之翻譯文字所組成。線上版本為尋找隱藏物件的線上拼圖遊戲。作品中的句子與畫面局部可共同展開在同一畫面上,使用者能透過依次出現的句子與畫面,找出實際畫面中相應的圖像。
註3. 邁布里奇發明的「動物實驗鏡」(Zoopraxiscope)是一種可以播放運動圖像的投影機,是把連續圖像繪製在一塊玻璃圓盤邊緣,隨玻璃旋轉將影像投射出去,使影像顯得像在運動中。
註4.《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的意識型態研究》(One-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為德裔美國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1964年的著作。在書中,馬爾庫塞批評「發達工業社會」藉由大眾傳媒、廣告、工業管理和當代各種思維模式,將個人整合於生產和消費所主導的社會中。
註5. 從點線面體的概念來比喻,在四個上升的維度中有標量、向量、矩陣、張量的關係出現。點—標量(scalar),線—向量(vector),面—矩陣(matrix),體—張量(tensor)。因此,設定「向量人」是一個圖像化又具多維度的圖像世界。